再见台北

1) 亚裔美国人国际电影节 | Asian American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今年又为亚美国际电影节效力去了(志愿者)。去年对这个电影节的美好回忆基本是陶醉于电影与相认新朋友之间,所以今年也是蛮期待的。当然,当志愿者的一大原因也是对电影节的操作感兴趣。其实不光是电影节,我一直对“操作与如何去策划以及管理”一个艺术节, 或者电影节,或者音乐节很感兴趣。就像村上隆《69》里面的主角一样,有一天我也想策划一个《节》。跟村上隆书里的主角不一样的是,我已经不是个17岁的小屁孩儿了。

不知道是管理方面混乱些,还是这个电影节越做越大了,今年显然忙碌许多。其实我是一个热爱为了几个月努力的项目发奋工作的。就像零七大声展一样那样熬夜拼命,其实很爽。不过电影节今年的忙碌显然是有管理方面的问题。本来志愿者协调员分配好任务的志愿者,半截被另外的人员要走。所有的人员里我认为志愿者协调员Sophia是最强的。可惜有些其它的staff给人感觉就是眼里没有志愿者。跟我们说话时态度根本不礼貌,不尊重。据说还有一个志愿者被一个团队人员无辜的大骂。Sophia听到生气的要死,叫了一个紧急会议。

第一,我认为不管是什么活动,志愿者应该是要被管理人员宠爱的。他们不光光是免费效力,而是你们机构,你们行业最大的宣传人!将来也说不定跟你并肩做一个行业。所以,一定要善待他们。第二,电影 节好多团队人员匆匆忙忙,晃晃张张,忙碌的把其它人也搞得晃晃的。更别提我们这些不知内幕的志愿者们,还以为什么天大的坏事发生了。感觉很多团队人员忘记了他们所在的地位。电影节是为客人服务的,就算短暂也是服务行业。大家不要忘记笑容,不要忘记动作要稳重,让客人以及其他队员们感到大事稳重。天塌下来也有人撑着。

好了,就这几个总结。总之,赞美的话其实很多很多,但是缺点是更需要改善的就多嘟嘟几句。 再谈谈电影。

2) 再见台北 | Au Revoir Taipei

今年电影节是台湾发烧了。我两天下来看了三部台湾电影。我对台湾当代电影是这样分析的。大陆电影是规模大,壮观,但有时候没什么故事的大片。日本电影给人的感觉是干净里面有些变态。台湾电影是小生活,细节里面的爆发。我对台湾众多电影里面的小女生小帅哥角色有些厌倦了,感觉整个台湾难道没有个不是白白嫩嫩小女生的故事吗?可爱的我都要被崩溃了。

除了这个抱怨以外,这部电影还是挺强的。故事的角色们都很生动,搞笑。剧本写得也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而不是为了一个电影而拼起来的。恩,可是我怀疑台湾能不能做出大片杰作。不过就算是青春故事很多,这只能代表人家国家发达。不像中国,需要艺术为社会不平等申冤。

3)郁闷的日志

说到中国。无聊的把Blogger, Wordpress, Tumblr封杀掉,我才会用MSN Space这种恶心的日志产品。有时候实在受不了这混乱的页面。等哪一天一定要搞定自己的网站。

Dear Faye Wong, Have You Made a Come Back Yet?

不喝酒,因为脸会粉红。不喝咖啡,糖奶每次都放太多。不吸烟,不够酷,不够帅,不够纽约,更不够青年。爱喝水,爱喝萝卜汁。可以的话,想每天早上喝萝卜汁。 最爱西瓜。最爱坐在沙发上,捧个大西瓜,拿个调羹开始挖。还有,还要有动漫。一边吃西瓜一边看动漫是件幸福的事。

是这样,当我发现我爱萝卜汁爱捧个大西瓜看动漫后,你们已经失恋了。生活如此平淡,我过着果汁生活,却感不到流逝。我再怎么思念也沒有用。其实我知道,我已经不存在他们的生活里了。就算我再怎么执着,中国也只不过是场梦。我越来越怀疑它的真实感。

整整三年过去后,就是这样了。

"Meant to meet you but I couldn't stay. Till now I never knew how life tears you away."

因为我只能等,我一直在等这趟纽约地铁,而我总是等错车。

-----

得,写日记就得带有一丝伤感。写日记时如果带着感叹号!!!带着^^|||就说明我挂了。!!!韩国打入16强。因为咱中国人没骨气嫉妒人家闹出什么圣战,什么反对哈韩,我偏偏星期六去韩国城给韩国加油。大家都是亚洲人了,互相鄙视什么呀。啊对我知道我不喜欢韩剧不喜欢韩国歌不喜欢韩国明星更不喜欢全亚洲的物质,但是我尊重韩国,我尊重三星。当我们中国人什么时候能有自己的得意品牌,能有比QQ更好的软件,能有批评自己领导的机会,能有能跳舞的男人女人,咱再说话吧。

最搞笑的是政府发给中国媒体关于世界杯的贴子: 不得以世界杯报道名义嘲笑中国足球

我靠。 王菲啊,只有你能拯救我们了。

现实中的梦

请问还有什么可写的,有什么可以让我们心动。从中国回来已经快两个星期了,而整个人感觉还没有缓过来。我就像做了一场梦一样,还没醒了就被删了一大巴掌。这个巴掌就是现实。其实现实也没有什么不好的。我把现实比喻成巴掌只是因为它来得很惊奇。毕竟休假就两个星期。两星期后,没倒好时差后,被折腾后的我只能把现实比喻成巴掌。而其实梦才是一种殴打。 现实是每天6点半起床锻炼身体(因为在中国被骂微胖),9点上班,6点下班,7点到家做饭吃饭,11点睡觉,周末玩闹,ok啦。

梦里呢?梦里就像拍电影了。在中国是家里人个个宠,是吃饭吃到累死,是听故事是采访是累计。在中国身边都是漂亮神奇感人的姑娘,她们每个人的故事足足可以写上本书。在中国出租司机伯伯们让我感动,感动的我只能听却什么也写不出来。中国就是这样个地方了。我收集了14个小时的录音,采访,故事,家访,可是我不知道怎么去总结。我为什么要总结?

我总结一下: 煎饼馃子 南开 南苑 爸爸 星期日我最大 爸爸的学生们 袁阿姨 二姨 三姨 四姨 小舅 舅妈 姥姥 李文刚 天津 南开 五大道 滑板 宋欣 97 ray 戴爽+爱他们的人 朋友 成熟 大润发 腐败 出租司机 火车站 冰棍 雪人 双把 黛安娜迷你 高兴 饱了 新东方 伤心 到时差 王金权 大中路 北京 绒 猫 小慢 功夫 高兴 安宁 她们的老板们 胡同 皇城根 新街口 雍和宫 妹妹 大姨 开车 火锅 王府井 天安门 地铁 打车 安静 喝水 毛 宋敏 何颖雅 朋友 番茄 后海 西海  云南餐厅 帅哥 靓妹 歌 曲 好 真好 咖啡厅 stacey 姜建 蛋糕 特别好的火锅 吃死了 都吃死了 商场 到处都是 三里屯  village 飞机场 又一次告别 

一分钟

最近忙得不行,晕头转向,丢三落四。我只想给自己一分钟好好的发呆。人为什么要活到这种地步?工作忙,娱乐也忙,人认识的越多,需要也越多。而时间,时间是唯一的有限制性的物品。每个人一天只有24小时的在挣扎与成功之间徘徊。而我现在每天两个小时献给地铁。上帝是知道的,我爱地铁。所以说到头,我想我要说的是纽约的地铁该改和谐高速版了。就这么多。

在这里,不在那里

纪念一下。一晃眼已经在纽约呆了一年半了。我对时间的流逝很敏感,敏感到跟友人聊天时会感叹:“去年开始经济萧条什么什么的....” 然后猛然领悟到financial meltdown这回事已经是一年半以前的事了。 毕业之后就是这样子了。我们用生命工作梦想爱情与时间竞赛。最后的胜者是谁?说不清。纽约有很多很成功的人士。比如说女强人老板,智慧无比的老板,聪明过头,卖命干活的老板,可是为什么很多人不敢要她的命运。因为聪明与智慧是用时间交换的,而我们大部分人其实不是喜爱卖命干活的。也许我们没有碰到理想的事业,也许我们把激情花在家人,朋友,恋人上了。也好,快乐就好。美国伟大的一点就是你爱怎么样就怎么样。你爱发奋就发奋,要么跟朋友混就混,要不就花三个月时间打工存钱然后游览世界。没有人去衡量你,背后说你不靠谱,或者骂你是富家女。因为在美国你和我分得清清楚楚,这种所谓的individualism是一种独立状态,一种自由。这种自由往往也是寂寞的,因为在别人说你爱干什么就干什么,你要明白你是要一个人慢慢雕塑你的命运。不像在中国了,中国有妈有爸有面子。 

靠。又走题了。其实我要说的是,我上MSN经常会有人问我,“在哪里?” 或者 "还在纽约?“ 或者 “在北京吗?” 好像北京离纽约好近,好像我眨眼就能去北京。得,光机票就1000大洋。

I say we skip the iPad and go straight for the teleport. That's what we need. 

夜游者

最近开始晚上跑步。在八点,十点,日落,黑天之间,总会感到很平静。跑步让人感觉很渺小,无耐,但是坚持到底,也会感到很伟大。不过我现在跑几步就累得半死,还是离伟大很远。记得上中学和高中时,经常会一个人傍晚溜旱冰去。溜着溜着就倒在个山坡上发呆,听音乐,看星星。现在不像以前那么白痴了,可是我还是喜欢夜里行动,感觉夜里是私人的空间,是该去打造自己的时刻。不过最近睡的也早,能十二点合眼入梦最好。 再想报告的就是最近三个月来一直在上一门很强的广告课。我实在是爱死这堂课。每次上完整个人好像被重新启动似地,只想征服世界征服梦想。其实真的也不是因为我怎么热爱广告行业,而是因为两个老师是非常负责任,非常幽默,非常赞的。

我倒,最近中文烂的连三年级水平都不到了。

快到十二点了,拜拜。

8哩漫步

春天到,花开放。外国人纪念耶稣复活日,中国人忙着为祭祖扫墓。我不信教,更是在老爷墓地千里之外。要不是几个过路人提起清明,恐怕又忘了。其实对中国的几个传统节日,列清明,端午,中秋,我是一直都很喜欢的,只是在海外没有什么气氛,只好开始了除了春节外什么节都不过的习惯了。不过说回来了过节不就是猛吃猛睡嘛,不管是春节或者圣诞。 说走题了。主要要说的是,周六clubbing两点完事之后,一个人在Chelsea散步。天气很暖,但带有凉风。夜晚很安逸,但不寂寞。最迷人的《春晚》在眼前,我就缺了个自行车。第二天跟男友沿着Brooklyn海岸行走了8哩。Verrazano大桥的确壮观。今天早上醒来感觉被拖拉机拖了一晚。

关于melancholy

前几天跟刘佳吃饭,谈到忧郁对写作,对创作的一定启发作用。我坚持没有忧郁感的人是很难“创造”的。这也不是什么新发觉,Aristotle比我先到一步,在四世纪他就说过 “all men who have attained excellence in philosophy, in poetry, in art and in politics, even Socrates and Plato, had a melancholic habitus; indeed some suffered even from melancholic disease.”  以前在上高中,上大学的时候我是个爱沉迷在黑暗里听音乐的孩子。现在再听以前比较忧郁的播放表--Placebo, The Notwist, Yeah Yeah Yeahs, Broken Social Scene, Radiohead, Cune, Kevin Shields, Thom Yorke etc etc--说实在的,有点咽不下去的感觉。我认为这一方面是因为我长大了,快乐了,不需要这种artificial darkness的感觉给自己创伤。另一方面就是我快乐的平淡了,无聊了,连博客也一个月才碰撞一次。可是,就像刘佳说的,多写的话也就是今天去了哪里玩,前天去了哪里玩。

很少被感动。我不知道为什么,这一年多在纽约一直很少被打动。我的确快乐,可是我失去了最基本的动力,来自于危机性的动力。

惭愧。先不说中文了,就是英文,我也好久没有动笔了。亏得我能跟友人说我什么什么想写中国的。不动笔的人,到底能写什么? 今天呆在家里喝水吃维他命C---病了,总得要恢复。恢复,也不可能一直睡觉。周末看了个叫《听说》的电影。故事发生在台湾,主人公们骑着MOPED荡漾荡漾.... 好干净的画面,好美丽的世界。

蘑菇的生日

还有一二三天就又是孙小姐的生日了。而我还是像一二三年前一样坐在电脑屏幕另一边,写情诗,找图片,拼感情。细读友人们的博客(今天RSS了一堆):X是今年见到友人,明年就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在哪里重逢了。Y的朋友要去英国工作了,因此Y的手机中又多了个空号。面对这种唯独在21世纪存在的距离问题,我只想对着城市轰隆大喊一声。世界你太大了。互联网我厌倦你了。我想看到的是眼珠,是双瞳,是the expression of humanity。我想听到是真正的笑声,不是PPLIVE上的,谢谢。 借此机会,我要为全世界被距离隔开的朋友们祈祷,祝福。

还有你,利用互联网,我想送你一首歌,前几个月去看的乐队,让我想起我们的rock n' roll days。Sonic Youth那天我穿的外套,你穿的裙子,毛麻和熊猫的白衬衫。我不会忘记那些场景。我会每天提醒自己是怎么走到今天的,更希望我们绕了一圈后可以安安静静的坐下来喝杯清茶。i wish for you to forever burn brightly,marmalade fires

日曜の朝

莫文蔚姐姐,我现在这里也是阴天,在不开灯的房间。内位还在睡着,搞不懂他怎么可以就这么无忧无虑的睡下去。在一起的时间里,我可以打赌他只有一次自愿比我起早一次。 宇多田同学(你才比我大几岁,我就不叫你姐姐了),现在已经不是日曜の朝。真正美好的日曜,想象也应该是绿叶繁华,阳光充足的日子。为了美丽的日曜の朝,我也会踏出门以散步方式庆祝。

喜欢日曜の朝,就算现在已经流失,喜欢它存在过的感觉。它是一星期积累下来的烦躁,平淡的刷新刻。一杯绿茶,一首新歌,感觉就好很多。就算像现在闭塞的阴天,也好。纽约穿戴阴天的衣裳,还是一样的时尚,犹豫,无情,强大,美丽。我尊重它,崇拜这座urban machine。

在生活中的许多城里,纽约是唯一可以扮演许多人物角色的城。它是伟大败落华尔街的英男,它是高贵失落的女人,它是放纵的艺术家,是拘谨的设计师,是无数的移民,是富人穷人,是一片一片的黑衣人,是年轻人,是你和我。我想不通为什么北京对我来说,就像个很大很大的容器,像钟,像池。Still and all forgiving. 北京目睹过的千年历史,打打杀杀,现在对小市民的生活连眨眼都不眨了。

好了,enough thoughts on cities。需要唤醒某某个大懒虫了。

感恩节

感恩节。又是一年的感恩节。不知道是因为兴奋还是不幸,莫名其妙的在早上4:48猛然睁眼。每次在这里写字总是被某种危机感袭击。时间的流逝,一秒一秒加一时。其实我对时间的敏感考虑到纪念。每次机器般的生活 - 工作,努力,快乐,美食,大学毕业之后的时光是无情的。我知道莫一天我会猛然惊醒,发现自己已经30了,40了。我只是想多被生活感动一些。我只是想多纪念一些。 其实现在的我早已不像高中,大学的我。那时候的敏感,每个人,每个动作,每个‘感动态’都会被我‘纪念’无数次。在艺术青年的眼里,世界的一切是怀有诗意的。而现在,每天每天都会接触好多人,好多物,而我对这一切却少了感叹。

这是一座庞大的城。在这座城里,我们是无奈的虫, 有希望变成蝴蝶的虫。先顾及如何生存,再想如何张开翅膀飞翔。

我想念爸爸。记得上次跟他老人家聊,他说他穿着背心,吃着西瓜。他说他一月要跑马拉松。呵呵。厦门。暖啊。我爸是比我还强的西瓜大王。祝爸爸好。我得多多孝顺爸爸妈妈。

我喜欢中文里有孝顺这个词。